1. <code id="b769l"><nobr id="b769l"></nobr></code>

          <strike id="b769l"></strike>
        2. <strike id="b769l"></strik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首頁 >> 院系設置 >> 機電分院 >> 教學科研 >> 詳細內容
            教學科研 >> 正文
            數控技術專業(高職)人才培養方案
            日期:2020-12-11 00:00:00  發布人:機電分院  瀏覽量:1519

             

            數控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專業名稱及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數控技術

            專業代碼:460103

            二、入學要求

            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遵紀守法,身體健康;普通高中、中職學校畢業生(含同等學歷)。

            三、修業年限

             

            普通高職修業年限以3年為主,休學創業可延長至6年。

            四、職業面向

             

            所屬專業大類(代碼

            所屬專業類

            (代碼)

            對應行業(代碼)

            主要職業類別

            (代碼)

            主要崗位類或技術領域)

            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舉例

            裝備制造大類(46)

            機械設計制造類(4601)

            通用設備制造業(34)

            專業設備制造業(35)

            機械工程技術

            2-02-07

            機械冷加工人員

            (6-18-01)

            數控機床維護和保養;數控設備操機械加工工藝編制與實數控編程、質量檢驗

            數控設備維護與維修;數控機床安裝與調試;數控車銑加工

             

             

            五、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掌握機械零部件識圖與測繪、三維造型設計、機械加工工藝文件識讀與編制,熟悉安全操作規程、各類金屬切削加工方法及加工裝備、常見零件程序編制方法與加工等基本知識,具備數控機床操作、數控加工程序編制、CAD/CAM 軟件技術應用等能力,從事數控機床操作與編程、數控加工工藝編制、數控設備維護與保養、數控機床安裝與調試、生產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二)培養規格

             

            本專業畢業生應在素質、知識和能力等方面達到以下要求。

            1.素質

            (1)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深厚的愛國情感和中華民族自豪感;

            (2)崇尚憲法、遵法守紀、崇德向善、誠實守信、尊重生命、熱愛勞動,履行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參與意識;

            (3)具有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安全意識、信息素養、工匠精神、創新思維、全球視野和市場洞察力;

            (4)勇于奮斗、樂觀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有較強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體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運動知識和一兩項運動技能,養成良好的健身與衛生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

            (6)具有一定的審美和人文素養,能夠形成一兩項藝術特長或愛好。

            2.知識

            (1)掌握必備的思想政治理論、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

            (2)熟悉與本專業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環境保護、安全消防、文明生產、支付與安全等相關知識;

            (3)掌握機械制圖知識和公差配合知識;

            (4)掌握常用金屬材料的性能及應用知識和熱加工基礎知識;

            (5)掌握電工電子技術基礎、機械設計基礎、液壓與氣壓傳動知識;

            (6)掌握金屬切削刀具、量具和夾具的基本原理知識;

            (7)熟悉常用機械加工設備的工作原理及結構等知識;

            8)掌握機械加工工藝編制與實施相關的基礎知識;

            9)掌握數控加工手工編程和 CAD/CAM 自動編程的基本知識;

            10)了解數控機床電氣控制原理知識;

            11)熟悉數控設備維護保養、故障診斷與維修基本知識;

            12)熟悉機械產品質量檢測與控制知識。

            3.能力

            (1)具有探究學習、終身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

            (3)具有本專業必需的信息技術應用和維護能力;

            (4)能夠識讀各類機械零件圖和裝配圖;

            (5)能夠進行常用金屬材料選用,成型方法和熱處理方式選擇;

            (6)能夠進行普通金屬切削機床、刀具、量具和夾具的正確選用和使用;

            (7)具有數控機床操作能力,能夠熟練操作多軸數控機床,能夠手工編制數控加工程序,能夠使用一種常見 CAD/CAM 軟件自動編制數控加工程序;

            (8)能夠進行典型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編制與實施;

            (9)具有產品質量檢測及質量控制的基本能力;

            (10)具有數控設備維護與保養的基本能力;

            (11)能夠勝任生產現場的日常管理工作。

            六、課程設置

             

            (一)公共基礎課程(35學分)

            公共平臺課包括 16 門課程。

            序號

            課程名稱

            主要教學內容及要求

            1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教學內容:課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法制觀教育為主要內容,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體驗,幫助學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揚偉大的愛國精神,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思想品德修養,增強學法用法的自覺性,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行為修養和法律素養。

            課程要求:通過學習,幫助大學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思想品德修養,培養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增強青年學生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

            2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教學內容:課程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涵蓋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集中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主要內容、精神實質、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充分反映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以馬克思中國化最新成果為重點,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系統闡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充分反映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部署。

            課程要求:通過學習使學生們理解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培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積極投身決勝全面小康的偉大實踐。

            3

            形勢與政策

            教學內容:課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科學分析研判國內外形勢,正確解讀宣傳國家政策,涵蓋黨政、經濟、社會發展、國內形勢、國際關系篇章,聚焦國內熱點形勢、國際關系動向、世界經濟政治格局,讓學生及時了解國情、關注國際熱點問題動向,把握國內外發展動態,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挑戰與機遇,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勝信念和決心。

            課程要求:使學生清晰了解當前國情、掌握國內外發展動態,形成正確的形勢觀;幫助學生科學分析國家政策方針、研判國內外發展方向,形成正確的政策觀;提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科學的形勢政策觀,積極將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聯系起來。

            4

            計算機應用基礎

            教學內容: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有計算機認識與使用、簡單信息檢索、網絡應用技巧、Windows7操作系統介紹、Word2010 的基本應用、Excel2010的基本應用、PowerPoint2010 的基本應用、計算機網絡基礎及應用等。

            課程要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建立起計算機的文化意識,具備在網上獲取信息和交流的能力,掌握在信息社會里更好地工作、學習和生活所必須具備的計算機基本知識與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自學能力、開拓創新能力和綜合處理能力,為進行下一層次的后續課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5

            大學語文Ⅰ、Ⅱ

            教學內容:本課程是專業公共基礎課,是為培養和檢驗學生的語文知識和寫作能力而設置的一門綜合性文化基礎課。該課程是為了使學生在高中語文程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漢語言文學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寫作能力和文化素養,并為學好其他各類課程以及未來從事實際工作打下良好的語文基礎。

            課程要求:本課程把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以日常文書、行政公文、事務文書、經濟文書、宣傳文書、職業文書等文種的文體知識和寫作訓練為主要教學內容,并通過案例分析和寫作訓練,培養學生處理職業生涯及日常生活應用文的寫作能力,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具備未來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6

            高等數學(理工)

            教學內容:該課程是本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它的理論和方法,對數學的許多分支學科都有廣泛的應用。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高等數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問題的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較熟練的運算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要求:通過對高等數學在高等職業教育階段的學習,使學生能夠獲得相關專業課及工程數學須使用,適應未來工作及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學習、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進一步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興趣;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生活、事業的全面充分的發展。

            7

            工具鉗工技能實訓

            教學內容:本課程主要以鉗工的基礎知識及基本操作技能,著重于鉗工基本技能的訓練。主要內容包括鉗工常用設備及工具、量具的使用,劃線、鏨削、鋸削、銼削、刮削、研磨、鉆孔、锪孔、擴孔、鉸孔、攻螺紋、套螺紋、銼配等鉗工基本操作及簡單裝配。

            課程要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旨在培育學生的認真嚴謹的精神和意識,初步掌握鉗工技能基本理論,鍛煉和提升鉗工工具使用能力和鉗工技能的素質。

            8

            金工技能訓練

            教學內容:本課程具體內容包括:包括基礎知識、鉗工、機床加工、焊接和鉚接、數控加工、特種加工技術。

            課程要求:通過金工實習使學生熟悉機械制造的一般過程,掌握金屬加工的主要工藝方法和工藝過程,熟悉各種設備和工具的安全操作使用方法;了解新工藝和新技術在機械制造中的使用;掌握對簡單零件加工方法選擇和工藝分析的能力;培養學生認識圖紙、加工符號及了解技術條件的能力。

            9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學內容:課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執行黨的教育方針,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為研究對象,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特點來引導大學生關注自我身心健康和精神成長。本課程主要包含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新觀念、認識自我、做情緒的主人、塑造健全人格、積極適應、應對挫折、學會交往、學會學習和學會戀愛、感恩教育和網絡心理健康等章節。

            課程要求: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掌握基本的心理調適方法: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耐挫性,培養學生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和頑強的意志品質: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養的目的,從而為他們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10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教學內容:本課程主要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和職業理想教育,主要包含職業生涯規劃概述、自我探索、職業探索、職業理論、職業環境、生涯決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與實施等內容。

            課程要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知識和常用方法,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職業觀、擇業觀、創業觀以及成才觀,形成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增強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提高職業生涯規劃能力。

            11

            軍事課

            教學內容:《軍事課》由《軍事理論》《軍事技能》兩部分組成。主要介紹中國國防、國家安全、軍事思想、共同條令教育與訓練、戰備基礎與應用訓練等內容,采用理論教學和軍事技能訓練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掌握軍事基礎知識和基本軍事技能。

            課程要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掌握基本的軍事知識與技能,增強國防觀念、國家安全意識和憂患危機意識,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提高學生綜合國防素質,為適應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強軍目標根本要求,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和建設國防后備力量服務。

            12

            安全教育

            教學內容:本課程是公共基礎課,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措施,是培養學生樹立國民意識、提高國民素質和公民道德素養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課程要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掌握基本的安全教育,提高學生安全防護知識。

            13

            大學體育

            教學內容:本課程主要以體育與健康理論、身體素質練習、體育技能與方法等為主要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鍛煉身體的習慣。

            課程要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必要的體育衛生保健基礎知識和運動技能,增強體育鍛煉與保健意識,提高自主鍛煉、自我保健、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控的能力,為學生終身鍛煉、繼續學習與創業奠定基礎。

            14

            大學生就業指導

            教學內容:本課程主要包含就業信息收集、就業環境分析、求職材料準備、面試技巧、求職心理調適、就業權益維護等內容。

            課程要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就業形勢,熟悉就業政策,提高就業競爭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了解就業素質要求,熟悉職業規范,形成正確的就業觀;掌握就業與創業的基本途徑和方法,提高就業競爭力及創業能力。

            15

            創新創業教育

            教學內容:本課程主要包含如何樹立創新創業意識、創業機會、創業風險、創業資源、創業團隊組建、創業計劃書撰寫等內容。

            課程要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旨在培育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意識,初步掌握創新創業基本理論,鍛煉和提升創業基本素質和能力。

            (二)專業群平臺課程(16學分)

             

            專業群平臺課包括機械制圖等課程。

            序號

            課程名稱

            主要教學內容及要求

             

            1

            機械圖樣識讀與繪制

            教學內容: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機械制圖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投影知識、機件的表達方法以及零件圖和裝配圖的相關知識。

            課程要求:通過本課程教學,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圖示表達能力、識讀圖樣能力,使學生能正確使用繪圖儀器、計算機等工具繪制零件圖和裝配圖,并樹立國家標準意識,養成規范的制圖習慣和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

             

            2

            計算機繪圖AutoCAD

            教學內容: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繪圖概述、AutoCAD的入門知識、基本繪圖工具、精確繪圖輔助工具、編輯工具、使用圖層和顯示控制、書寫文字與尺寸標注、圖塊操作、外部參照、設計環境、平面圖形繪制、各種表達方法(包括剖視圖和斷面圖)、零件圖、裝配圖、布局與打印出圖等。

            課程要求:本學習領域堅持以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為依據,遵循“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以“掌握概念、強化應用、培養技能”為重點,力圖做到“精選內容、降低理論、加強技能、突出應用”。以行動為導向,基于工作過程的系統化,構建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學習領域內容。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注重發展學生空間想象能力、應用能力的培養、并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以及與后繼課程的銜接。

             

            3

            液壓與氣壓傳動技術

            教學內容: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液壓傳動和氣壓傳動兩部分。其中液壓傳動部分主要包括液壓傳動基礎、液壓元件、液壓基本回路、現代液壓技術、典型液壓系統分析、液壓系統的使用、維護與故障診斷;氣壓傳動部分主要包括氣壓傳動元件、氣壓傳動基本回路、典型氣壓傳動系統分析、氣壓傳動系統故障分析與排除。

            課程要求: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和項目訓練,使學生掌握液壓與氣壓傳動系統在機電-體化設備中應用的基礎知識、正確使用液壓和氣壓元件、利用元件組裝液壓和氣壓傳動系統和系統的故障診斷和排除等基本技能。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創新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為學生將來從事專業工作和適應職業崗位變化及學習新的生產科學技術打好基礎。

             

            4

            機械制造技術

            教學內容:本課程的主要常用機械零件的加工制造方法,是研究零件從選擇材料、制造毛坯,一直到加工至成品軸類零件制造、箱體類零件制造、圓柱齒輪制造、變速撥叉零件制造、機械制造質量分析、機械裝配工藝、機械零件的精密加工方法、機械零件的特種加工方法以及先進制造方法簡介等。的綜合性課程。

            課程要求: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能在生產、技術、管理-線從事機械加工操作與維修、進行中等以下復雜程度零件加工工藝等工作,達到初、中級工專業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的專業技術人才。

             

            (三)專業課程( 34學分)

             

            專業課包括機械設計基礎、模具制造技術、車工工藝與技能訓練、數控加工工藝編制、數控機床編程與操作、數控機床控制技術、Pro/E、3D 打印設計與實訓、現代加工技術課程。

             

            序號

            課程名稱

            主要教學內容及要求

            1

            機械設計基礎

            教學內容: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緒論、平面機構的運動簡圖和自由度、平面連桿機構、凸輪機構、間歇諧運動機構、帶傳動、鏈傳動、齒輪傳動、蝸桿傳動、齒輪系、連接、軸、軸承、剛性回轉件平衡、機械傳動系統設計等內容。

            課程要求:本課程以培養學生的機械設計能力為主線,將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的內容有機地整合,加強了機械設計理論和實踐的聯系。

            2

            車工工藝學

            教學內容: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車床加工的基本理論知識,簡單軸類、套類、錐形面、螺紋等零件的加工工藝;還介紹了一些復雜零件的裝夾、加工方法以及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方法等。

            課程要求: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車工常用量具的用途、使用和維護保養方法;會較合理地選擇工件的定位基準,了解常用車床夾具的結構原理和安方法;掌握本專業的新工藝、新技術及提高質量和勞動生產率的方法。

            3

            數控加工藝學

            教學內容:本課程的主要內容介紹數控加工技術概述、數控加工的切削基 礎、數控加工工藝設計及數控加工工藝文件、數控加工的工具 系統、數控加工夾具、復雜形狀零件的數控加工工藝、銑削和 加工中心的加工工藝、數控電火花線切割和數據激光切割兩種 特種加工工藝、高速切削工藝和電火花線切割加工工藝等內容。

            課程要求:通過學習,使學生熟悉數控與數控機床的概念;掌握數控機床的工作原理;了解數控機床的坐標系及機床的分類。了解本專業(工種)數控加工工藝基礎知識,并結合生產實習教學掌握其完整 的加工工藝。

            4

            電工電子技術

            教學內容:本課程主要講授直流電路、電磁現象和磁路,正弦交流電和單相正弦交流電路,三相交流電路等電工基礎理論知識,以及晶體二極管整流與濾波電路、晶體管放大電路、晶體管正弦波振 蕩電路、晶閘管及其應用、脈沖與數字基本單元電路,基本數字部件等工業常用電子的基本理論與技術基礎知識。

            課程要求:通過學習,使學生能熟悉電工電子的操作規程;能熟練使用電工工具和電工電子儀表;能識讀基本的電氣符號和簡單的電路圖;能正確識別和選用電工電子元件;熟悉常用低壓電器的結構;掌握電路分析的方法;能識讀簡單的電氣控制電路原理圖

            5

            Pro/E

            教學內容: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 Pro/ENGINEERWildfire 概述、繪制草圖、基準特征、基本特征建立、工程特征建立、高級特征建立、實體特征編輯、基本曲面特征、零件實體裝配和工程圖繪制。

            課程要求:通過學習,使學生能熟悉不同物體的造型,讓學生掌握Pro/e二維草繪、三維造型、零件裝配、工程出圖等相關知識和技能,并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為后續與此相關專業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理論和技能基礎;為從事產品造型及開發等專業技術能力打下基礎。

            6

            電氣控制技術

            教學內容:本課程的主要內容介紹了常用低壓的功能、結構、原理、選用與維修方法;交流電動機的控制電路的工作原理,并安裝、調試與維修;典型機床電氣控制系統分析以及其設計、安裝、調試與檢修。

            課程要求:通過學習,使學生熟悉電氣控制技術對工業生產設備的控制,并具備對各種復雜控制系統的設計、調試和排隊故障的基本能力;并了解電氣控制技術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發展動態和趨勢,具備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7

            現代加工技術

            教學內容: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現代加工技術,內容主要包括切削加 工、磨削加工、光整加工、電加工、高能束流加工、微細加工、 納米加工、綠色加工、難加工材料加工、難加工結構加工以及加工參數優化與數據庫。全面闡述了材料去除加工的理論與技術,內容系統、先進、實用,滿足寬口徑、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要求。

            課程要求: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現代加工技術的原理、應用領域、應用方法,對典型機械零件運用現代加工技術完成制造,對學科最新技術成就和發展方向有一定了解。

            8

            多軸加工技術

            教學內容: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五軸數控系統及編程基礎,以六個零件 及其裝配體為載體詳細介紹了典型零件的五軸數控加工編程與工藝方案,項目實施包含零件加工工藝制訂、加工刀具路徑編制、加工 NC 程序生成和VERICUT 數控仿真四個部分。

            課程要求: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高速、多軸加工工藝理論,熟悉多軸刀具路徑的建立,并合理設置刀具路徑各項參數以滿足高速機床的編程加工。

            (四)限選課(專門化領域課程組)(15 學分

            限選課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考取相應行業證書,尤其是本專業1+X證書,現暫分兩個模塊,后期隨行業證書,有可能會增加具體培養模塊組。學生任選一個模塊得15學分。

            序號

            課程名稱

            主要教學內容及要求

            模塊一

            數控機床維修技術

            教學內容: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典型數控系統及系統報警維修技術、數 控機床通信和網絡控制技術、數控機床主軸驅動系統及維修技 術、數控機床進給伺服系統及維修技術、數控機床 pmc 控制及應用舉例以及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實例。介紹了故障產生的原因、診斷方法及處理過程,突出了內容的先進性、實用性與技術的綜合性。

            機床夾具設計與應用

            教學內容:本課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 以典型零件為載體設計了知識負載,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結合,職業技能與職業態度、情感的結合。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有零件的定位、零件的夾緊、專用夾具設計 方法以及典型車床夾具、鉆床夾具、銑床夾具、鏜床夾具、組 合機床夾具的設計與應用等,適應“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改革的需要。

            PLC控制技術

            教學內容: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PLC的基本知識、三相異步電動機的PLC控制、運料小車往返運行的PLC控制、交通信號燈的PLC控制、某化學反應生產過程的PLC控制、機械手的PLC控制、工作臺往返的PLC控制、溫度PID控制、電梯的PLC控制以及PLC通信技術等。

            柔性制造技術

            教學內容:本課程以企業訂單生產方式為主線,介紹柔性制造技術的概念、原理、系統組成以及在企業制造過程中的應用。柔性制造技術以靈捷制造為核心,在繼承和發展傳統制造技術的同時, 綜合各種先進制造技術和生產組織技術,指導企業如何實現從傳統的制造模式向靈捷制造模式轉變。本書內容主要包括柔性制造工程基礎、柔性制造系統、柔性加工工藝規程編制、柔性加工工藝系統工序能力、柔性制造單元、柔性裝配線、機群式生產車間的柔性化改造和制造過程仿真。

             

             

             

             

             

             

             

             

             

             

            模塊二

             

             

             

             

             

            逆向設計與 3D 打印

            教學內容:本課程闡述了 3D 打印技術的原理和 3D 打印技術,介紹了 3D 打印的常用材料及其特性,還以金屬構件、機電器件以及陶瓷 等其他構件的 3D 打印成形為例,進行了 3D 打印技術的應用說明,用大量的數據、圖片生動地展示了 3D 打印技術在諸多行業的應用。

            另外,本課程還詳細介紹了逆向設計與 3D 打印技術的相關概念、逆向設計的應用范圍和發展趨勢。針對 Imageware、Geomagic Studio、Geomagic Design Direct、Pro/Engineer 和 UG NX 等當今流行的設計軟件,結合逆向設計軟件的設計實

            例進行了實際操作演示,具有較強的實際應用。

             

             

            3D 打印概論

            教學內容:本課程闡述了 3D 打印技術的原理和 3D 打印技術,介紹了 3D 打印的常用材料及其特性,還以金屬構件、機電器件以及陶瓷 等其他構件的 3D 打印成形為例,進行了 3D 打印技術的應用說明,用大量的數據、圖片生動地展示了 3D 打印技術在諸多行業的應用。

             

            產品質量檢驗與控制

            教學內容:本課程介紹機械制造中制造質量的概念、典型檢測設備、質量 的基本控制方法,并給出應用實例。內容包括緒論、機械加工 質量檢測儀器與設備、質量控制的基本統計分析方法、工序質量評價、工序控制、產品及工藝設計中的質量控制、制造質量的連續改進、制造質量連續改進實例等 8 章。

             

            計算機輔助制造技術Master CAM

            教學內容: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 Master:AM 的二維圖形繪制和編輯功能、三維線框模型繪制、曲面的生成、三維實體造型功能、二 維/三維刀具路徑的生成方法、加工過程的仿真及數控加工代碼的生成等內容。

            (五)任選課(14 學分)

             

            任選課包括公共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學生任選一門課程得相應學分,學生選修課程需要滿14學分。部分選修課要求如下:

             

             

            序號

            課程名稱

            主要教學內容及要求

             

            1

             

            書法美學與研習

            教學內容: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毛筆書法的歷史,歷代書法家的代表 及代表作,毛筆字練習。本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對傳統文藝的興趣愛好,鍛煉同學們的書寫能力。

             

             

             

             

             

             

             

             

            2

             

             

             

             

             

             

             

             

            大學英語

            教學內容: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培養聽、 說、讀、寫、譯的能力,建立綜合應用英語的實際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應用能力。能聽懂英語授課,能聽懂日常英語談話和一般性題材的講座,能聽懂語速較慢(每分鐘 130-150 詞)的英語廣播和電視節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點;能在學習過程中用英語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題進行討論,能就日常話題用英語進行交談,表達比較清楚,語音、語調基本正確。能在交談中使用基本的會話策略; 能基本讀懂一般性題材的英文文章,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 70 詞。能在閱讀中使用有效的閱讀方法;能完成一般性寫作任務, 能描述個人經歷、觀感、情感和發生的事件等;能借助詞典對題材熟悉的文章進行英漢互譯,英漢譯速為每小時約 300 個英語單詞,漢英譯速為每小時約 250 個漢字。譯文基本準確,無重大的理解和語言表達錯誤。

             

            3

             

            3D 打印設計與實訓

            教學內容: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 3D 打印的基礎知識、正向三維設計與 3D 打印、逆向三維設計與 3D 打印以及 FDM 三維打印機的組裝與維護。

             

             

             

            4

             

             

            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基礎

            教學內容: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概述了工業機器人的定義、特點、分類、應用以及發展情況,全面分析了工業機器人的技術參數、基本組成和運動原理,通過典型實例對工業機器人基本示教操作和實際應用進行系統講解,并介紹了工業機器人近來呈現的新技術、新趨勢。通過對學習,能夠使讀者對工業機器人技術和實

            操應用過程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

            (六) 畢業綜合實踐環節(17 學分)

             

            主要是頂崗實習,實習既是實踐性教學,也是專業課教學的重要內容,應注重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要嚴格執行《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要求。

            序號

            課程名稱

            主要教學內容及要求

            1

            頂崗實習

            從事數控加工方向的實踐實習。

            2

            各類作品

            按現有成果計算學分。

            (七)學業作品(4 學分)


            七、畢業時學生應修學分

             

            (一)學分要求

             

            課程類別

            屬性

            學分

            公共平臺課

            必修

            35

            專業群平臺課

            必修

            16

            專業課

            必修

            34

            限選課

            必修

            15

            任選課

            選修

            14

            畢業綜合實踐環節

            必修

            17

            學業作品

            必修

            4

            合計

            必修或選修

            135

             

             

            (二)證書要求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特長,自主選擇去考取不同類別的證書、不同等級和難度的證書,這部分的學分可以作為成果置換任選課學分。

             

             

             

             

             

             

             

             

             

             

             

             

            (三)學分替代

             

            專業學分替代規則

            序號

            獲得學分來源

            替代哪門課程學分

            1

            證書累積記分

            置換任選課程

            2

            參加比賽獲獎記分

            置換任選課程

             

            八、學時安排

            數控技術專業總學時為2800,每18學時折算為1學分。實踐教學比重占總學時的72.8%,公共平臺課占總學時的26.7%,專業群平臺課占總學時的10.3%,專業課占總學時的23.4%,限選課占總學時的13.5%,任選課占總學時的9.0%,畢業綜合實踐教學環節占總學時的12.9%,學業作品占總學時的4.3%。

            學期周數分配表

             

             

             

            學期

             

            課堂教學周數

            集中實踐環節

            課程考試技能測試

             

            畢業教育

             

            教學總周數

             

            寒暑假

             

            總周數

            入學教育與軍

             

            綜合技能訓練

             

             

            畢業

            實習(實踐

            學業作

            16

            2

            1

             

             

            1

             

            20

            4

            24

            18

             

             

             

             

            1

             

            19

            8

            27

            18

             

             

             

             

            1

             

            19

            4

            23

            18

             

             

             

             

            1

             

            19

            8

            27

            18

             

             

             

             

            1

             

            19

            4

            23

             

             

             

            18

            含6

             

            1

            19

             

            19

            合計

             

            2

             

            18

             

            5

            1

            115

            28

            143

             


            教學學時分配表

            課程類別

            學分小計

            學時小計

            備注

            學分數

            占%

            學時數

            占%

            公共平臺課

            35

            25.9

            748

            26.7

             

            專業群平臺課

            16

            11.9

            288

            10.3

             

            專業課

            34

            25.2

            654

            23.4

             

            限選課

            15

            11.1

            378

            13.5

             

            任選課

            14

            10.4

            252

            9.0

             

            畢業綜合實踐環節

            17

            12.6

            360

            12.8

             

            學業作品

            4

            3

            120

            4.3

             

            合計

            135

            100

            2800

            100

             

            其中

            課內實踐教學

             

             

            1520

            54.3

             

            課內理論教學

             

             

            800

            28.6

             

            畢業綜合實踐環節(頂崗實習)

             

             

            360

            12.8

             

            學業作品

             

             

            120

            4.3

             

            合計

             

             

            2800

            100

             

             


            九、教學進程總體安排

             

            十、實施保障

            (一)師資隊伍

            專任教師團隊

            人員構成

            序號

            姓名

            性別

            年齡

            專業技術職

            是否雙師

            專業領域

            課程教學中

            承擔的任務

            1

            胡焰林

            47

            副教授

            數控

            課程主講教師

            2

            盧啟

            46

            講師

            數控

            課程主講教師

            3

            王茂學

            55

            副教授

            數控

            課程主講教師

            4

            楊群英

            49

            副教授

            數控

            課程主講教師

            5

            盧金平

            44

            副教授

            機電

            課程主講教師

            6

            馮燕萍

            35

            講師

            機電

            課程主講教師

            7

            章亮

            39

            講師

            機電

            課程主講教師

            8

            汪晨旭

            28

            助教

            機電

            課程主講教師

            9

            吳錦秀

            50

            副教授

            數控

            課程主講教師

            10

            劉曉輝

            30

            助教

            數控

            課程主講教師

            11

            揭小林

            36

            助教

            數控

            課程主講教師

             

             

            企業兼職教師團隊

            人員構成

            序號

            姓名

            性別

            年齡

            專業技術職務

            專業領域

            課程教學中承擔的任務

            行業企業所任職務

            1

            花恒慶

            54

            高級技師

            機電

            實訓教師

            技術人員

            2

            范志華

            42

            高級技師

            機電

            實訓教師

            技術人員

            3

            全新權

            46

            高級技師

            機電

            實訓教師

            技術人員

            4

            婁志奇

            28

            技師

            機電

            實訓教師

            技術人員

             

             

            (二)教學設施

             

            目前數控技術專業擁有機械加工實訓中心、數控加工實訓中心、工具鉗工實訓中心、電工電子及自動化實訓中心、電氣安裝與維修實訓室、維修電工實訓室等,專業機房 5 個,共有機位 240 個,并配置了專業相關的 CAD、建模、仿真等方面的軟件,能滿足數控技術專業各課程的實訓教學任務。

            (三)教學資源

             

            目前,數控技術專業教學中共使用二本由本專業教師編寫的校本教材,分別是《電工實訓》、《數控加工實訓》。其他課程教材的選用上,根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嚴格把關,全部選用高職高專教材規劃教材,核心課程教材為國家級規劃教材。教師使用教材,在講授內容上與教學大綱要求一致,對于教學大綱中要求內容,而教材中沒有出現的部分,要求教師使用 PPT 或印發講義或使用網絡教學平臺;任課教師除使用教材外,需使用與教材相關的教學書目、資料、配備有利于融會所學知識聯系的思考題,以便學生課外學習;推進校企合作開發教材,鼓勵教師編寫能夠體現高職特色的、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融入先進理念的任務驅動式的講義。隨著學院引入“學習通”移動學習平臺,目前已經有《機械設計基礎》、《PRO/E》、《數控工藝編程與加工》三門課程,使用軟件進行移動資源建設。

            (四)教學方法

             

            堅持學中做、做中學,倡導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勵創新教學方法和策略, 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等方法。鼓勵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改進教學方式。

            (五)教學評價

             

            加強對教學過程的質量監控,改革教學評價的標準和方法。對學生的學業考核評價內容應兼顧認知、技能、情感等方面,評價應體現評價標準、評價主體、評價方式、評價過程的多元化,如采用觀察、口試、筆試、頂崗操作、職業技能大賽、職業資格鑒定等評價、評定方式。鼓勵開展第三方評價。

            (六)質量管理

             

            建立健全院(分院)兩級,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保障體系。建立專業建設和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機制,健全專業教學質量監控管理制度,完善課堂教學、教學評價、實習實訓、畢業設計以及專業調研、人才培養方案更新、資源建設等方面質量標準建設,通過教學實施、過程監控、質量評價和持續改進,達成人才培養規格。

            完善教學管理機制,加強日常教學組織運行與管理,定期開展課程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建立健全巡課、聽課、評教、評學等制度,建立與企業聯動的實踐教學環節督導制度,嚴明教學紀律,強化教學組織功能, 定期開展公開課、示范課等教研活動。

            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及社會評價機制,并對生源情況、在校生學業水平、畢業生就業情況等進行分析,定期評價人才培養質量和培養目標達成情況。

            (七)學習成果轉換

            學生學習成果(課程、技能證書、培訓經歷等)、創新創業實踐可按相關規定轉換或替代相應課程學分,但公共必修課和專業核心課學分不能轉換或替代。

            十一、畢業要求

             

            具有正式學籍的學生,在學院規定的學習年限內修完教學計劃的全部課程與學分,獲得專業規定的職業資格證書或輔修專業結業證書,準予畢業。

             

             

            點擊數:1519收藏本頁
            农村女人一级毛片 农村妇女,农村女人一级毛片农村妇女,农村女人一级特黄大片90,农村欧美丰满熟妇XXXX,农村少妇AV大片
                1. <code id="b769l"><nobr id="b769l"></nobr></code>

                  <strike id="b769l"></strike>
                2. <strike id="b769l"></strike>